期刊信息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
ISSN:0256-1891
CN:11-1217/C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792208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民族学
期刊热词:
田野调查与研究
会议|东北亚民族与历史:“族际交流与文化互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次会议由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主办,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来喜教授以及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党总
本次会议由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主办,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来喜教授以及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包凤兰、副院长满达以及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如南开大学李治安教授、中国第一档案馆吴元丰及郭美兰研究员、北京大学张帆教授、复旦大学达力扎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兰州财经大学丁汝俊教授、吉首大学罗康隆教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白兰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等近50人参加会议。
上午举行开幕式和主旨报告会。开幕式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孟松林主持,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副旗长阿江达冰、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来喜、东北亚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达力扎布先后致辞。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包凤兰宣读学术委员会名单并由王来喜颁发聘书。王来喜指出,作为东北亚研究院成立后的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标志着研究院工作逐渐迈入正轨。东北亚研究院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构想的产物,是学校深挖东北亚地区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举措。以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为主的旗县,长期以来是民族学相关领域,如民族经济、社会民俗、民族历史、民族艺术、民族语言学等领域的重要田野点,是中国北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活动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范区。
主旨报告会由北京大学张帆教授主持,南开大学李治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纳日碧力戈教授、内蒙古社科院白兰研究员四位学者先后做了发言。李治安教授主要回顾了中华民族形成历史,高度概括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及重要意义。魏坚教授论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作为众多游牧民族起源地的重要性,并以鄂伦春自治旗的重要文物——嘎仙洞遗址为例评价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价值。纳日碧力戈教授根据西汉《淮南子》“形气神”之说,摄取皮尔士“象似”“标指”“象征”三元论的意蕴,从学理上辨析历史发展的三维性。白兰教授则以鄂伦春族、使鹿鄂温克为例,从多维视角讨论了关注人口较少民族的方法,号召关注它们的发展问题。
下午举行分组讨论,与会代表围绕东北亚各民族历史、语言、经济、文化、文物与考古等相关领域发表各自最新研究成果。
第一分组围绕蒙元政治与文化,共提交和报告论文十二篇。其中人物、家族与部族研究有三篇,分别涉及伯颜的政治生涯、克烈直里吉家族以及雪泥部与13世纪蒙古大中军。制度史研究有四篇,分别涉及元代县级司法运作、太庙中的“国礼”、书状吏制度以及提控案牍制度。思想文化研究有两篇,分别涉及汉籍中蒙古族号的译名用字以及许衡的易学思想。社会治理研究有两篇,分别涉及元代民间舆论以及赌博问题。文献研究一篇,主题为辽宁省现存元代碑刻的调查。本组论文特点为注重新史料的发掘,尤其对域外汉籍、多语种史料以及石刻文献等进行了深入利用,同时在研究议题上关注元代社会治理的制度与实践。
第二分组共十三篇论文。吴元丰《清代达斡尔族满汉文档案及其整理出版现状》一文介绍了有关达斡尔族的满汉文档案在全国的各大档案馆、图书馆收藏及整理现状的同时,重点评介了已经出版的《清宫珍藏达斡尔族满汉文档案汇编》3册(辽宁民族出版社,2018年)和今年下半年即将要出版的《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达斡尔族满文档案选编——清代达斡尔族档案辑录(康熙、雍正朝)》8册、《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达斡尔族满文档案选编——清代达斡尔族档案辑录(乾隆朝)》12册这三部书籍,强调这批档案所具有的原始性、客观性、可靠性和系统性,指出这部分档案史料的编辑出版,必将为学术界创造更加便捷的利用条件,人助于全面系统地研究达斡尔族历史,推进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锡伯族、蒙古族、满族等相邻相关民族历史研究,以及清代八旗制度、宫廷经济史、边防史和相关地方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新鲜史料。孟克巴雅尔《乌桓“邑落”制度新探》一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对乌桓“邑落”制度的来源、四个突出的特点及历史影响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铁颜颜《从“华夷之别”到“华夷同风”:辽代的族群认同与文化交融》一文认为在契丹诸部整合以及辽朝建立、发展过程中辽朝成为由多族群凝聚而成的政权,其统治范围内包括契丹人、奚人、渤海人、汉人等众多族群。无论统治集团抑或平民百姓,诸族群在辽朝各个领域均发挥应有作用。相应地经过二百余年间不间断地接触、交融与凝聚,辽朝各族群间的界限虽然始终存在,但其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不仅北方游牧民族族群认同中原文化,农耕族群在生活习俗方面亦有“胡化”倾向,族群凝聚效果显著。希都日古《〈蒙古秘史〉卷二山川地名考释》一文,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蒙古学界相关《蒙古秘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蒙古秘史》卷二记载的古连勒古、克鲁伦河、土兀剌河、土兀剌河边黑林行宫等蒙古古代史上著名的14个山川地名作了一些考释,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全荣《〈敕赐兴元阁碑铭〉蒙汉文碑文比较研究》一文通过该碑蒙汉文的比较研究,发现了蒙汉文内容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点,有详略差异,能够相互补充,作者参考借鉴前辈学者成果的同时,指出并纠正了前人释读蒙古文碑文方面的错误,并且强调了该碑刻在印证和补充元代蒙汉文史籍之缺以及哈剌和林发展沿革变化方面的重要史料价值。达力扎布《清代外藩蒙古的司法审判制度及变迁》一文主要利用清代多种文字的档案史料,探讨了清代外藩蒙古的司法审判制度,指出清前期主要是通过会盟审理外藩蒙古的案件,辅之以邻近扎萨克组合会审。在康熙年间曾经一度扎萨克审案组合有权判决死刑案件和处死罪犯;而乾隆年间死罪终审和裁决权归于清朝司法机构和皇帝,与内地趋于一致。康熙末年起蒙古与民人交涉案件由扎萨克会同理事司员和地方府州县官员会审,由驻防将军、都统、大臣或地方总督、巡抚覆核报理藩院,理藩院与三法司会审具题。在外藩蒙古司法审判中,清廷始终掌握着死刑终审权。郭美兰《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述要》一文,着重介绍了2001年出版的《清代鄂伦春族满汉文档案汇编》一书,该书辑录311件档案,起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止于宣统元年(1909年),时间长达226年,其中满文档案259件,满汉文合璧档案24件,汉文档案28件。该书还有一个特点是书后附有档案出处表,为读者到档案馆查阅利用提供了便利,值得肯定。该书所辑档案文件,绝大多数均属于首次公布,其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反映了清代鄂伦春族编设旗分佐领、世管佐领源流、官员挑选补放、打牲丁数目、进贡貂皮、兵丁训练、赏给饷银物件、奉调出征,以及兴安城总管衙门的设置裁撤和分归各城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清代鄂伦春族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对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历史和清代八旗制度、东北地方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朝鲁孟《福明泰在俄蒙的最后岁月(1928——1937)——关于福明泰的一则新资料》一文,作者根据新近从俄罗斯和蒙古国收藏机构获得的档案史料论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呼伦贝尔地区的达尔族著名的革命家郭道甫的亲密战友,也是不可忽略的知识分子福明泰在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两国期间的最后岁月,指出福明泰当时不仅在内蒙古组织革命活动,还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即将全面侵华的巨大阴谋及国民党政府新军阀的黑暗反动统治,把相关重要情报提供给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或共产国际,又受共产国际委托监督在乌兰巴托活动的内蒙古蒙古族人的各项活动。福明泰在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的特殊时期,东北亚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背景下,最终1937年在苏联的“大清洗”运动中被怀疑为日本间谍,被苏联当局处决。萨出日拉图《1632年爱新国西征相关史实补考》一文,主要利用《满文原档》及《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以及《崇祯长编》《崇祯实录》、谈迁著《国榷》、谷应泰著《明史纪事本末》等多语种档案文献史书,探讨了皇太极第二次西征林丹汗时爱新国的西征路线、林丹汗的去向、右翼蒙古的动向、明朝的对策等等问题,论文很有新意。那日苏《1945年蒙古对日参战再研究》一文,注重利用中文、蒙文、日文、俄文等多语种原始档案、报刊时文以及参战人、见证人回忆录等相关文献史料,论述了二战末期的动乱时刻,外蒙古对日宣战的原因,参战军队人数、作战路线以及国共两党对外蒙古参战的不同态度及举措,为该研究课题的深入的拓展,提供诸多线索和史证。朝格《清末民初有关呼伦贝尔边防满文档案及其所反映的边防若干问题》一文着重评介了《清末民国时期中俄蒙边境边防满文档案》(内蒙古文化出版,2016年)、《陈巴尔虎部落满文历史档案》(远方出版社,2017年)、《新巴尔虎右旗满文档案》(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9年)等三部最近出版的满文档案,指出这三部满文档案首先反映了清末民国初期呼伦贝尔地区边防政策的演变,其次为研究呼伦贝尔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最后对探讨呼伦贝尔地区卡伦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提供了清晰的线索。
文章来源:《民族研究》 网址: http://www.mzyjzzs.cn/zonghexinwen/2021/0813/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