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
ISSN:0256-1891
CN:11-1217/C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792208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民族学
期刊热词:
田野调查与研究
新时代跨界民族发展机遇与挑战第六届跨界民族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8年10月16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跨界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和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六届跨界民族论坛”在延边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
2018年10月16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跨界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和吉林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六届跨界民族论坛”在延边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发表论文40余篇。
延边大学校长金雄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跨界民族论坛是高水平、高层次的跨界民族研究盛会,已成为延边大学的重要学术品牌。五年来,论坛从第一届“跨界民族与边疆和谐”到今天“新时代跨界民族发展机遇与挑战”,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不断深化时代内涵,对推动跨界民族理论创新、提高民族研究整体水平、实现跨界民族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民委专职委员金惠淑、国家民委研究室研究五处处长刘丽丽先后致辞。随后,与会者按议题分成四个会场展开专题研讨。
一、新时代跨界民族理论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金炳镐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位置,以及在新时代民族理论、民族工作以及跨界民族研究中的地位,突出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跨界民族的重要意义。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刘荣指出,新时代民族工作发展向着学科体系科学化、治理经验政策化、团结进步示范化、中国智慧国际化转型的新趋势,要通过对新时代民族工作新转型、新趋势的研究,构建新时代民族工作理论与科学体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祁进玉对“亚洲共同体意识”进行了阐释和展望,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亚洲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传统的作用,增进区域内族群(民族)间的接触和交流,增强跨国文化认同的感召力,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原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杰梳理了跨界民族研究的历程以及各国经验,指出了我国跨界民族研究领域面临的困难,并强调,在新时代更好地开展跨界民族研究,首先要转变理念,即从对抗、竞争转向合作、共赢;其次要把握国家关系的转变,以推动周边睦邻为己任;最后要由强调“民族”转向“民族”与“地区”因素相结合。国家民委研究室研究五处处长刘丽丽认为,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有自信拿出一份跨界民族治理的“中国方案”。
二、跨界民族跨国流动与认同研究
跨界民族的存在与流动,使得边境地区成为不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种族、宗教等的交汇点,无疑对国家安全、边疆稳定和国际关系都有着深入的影响。云南大学教授何明将跨界民族形象地比喻为“块茎”,阐释了跨界民族的生存逻辑,认为跨国流动是跨界民族的特殊生活方式,资源的跨国获取则为其生活理性。延边大学教授朴今海认为,在韩朝鲜族由于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方面的制约以及韩国结构性的社会文化排斥,在适应与融入韩国社会的过程中困境重重,为此在韩朝鲜族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对跨国流动作出理性选择,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层面强化政策支撑。云南大学副教授张亮通过对边境管理制度的结构性弹驰、边境居民跨境流动实践的结构能动性和边疆民族社会的多元性加以充分挖掘,提出了边境居民跨境流动实践中的“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的概念。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杨宝康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了当前中缅跨境民族人口流动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信哲分析了朝鲜族历史与现实发展中的移民性因素,认为朝鲜族社会要实现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首先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其次必须更加注重“根基”意识的培育,最后要积极发挥移民性中的正能量。
伴随着大量的跨国人口流动,尤其是流动人口日趋“漂泊化”,成为“失根的群体”,引发的“认同危机”“认同困境”现象不容忽视。南开大学教授郝亚明以《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共生》为题进行了理论评述与探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副教授王燕就缅甸佤族历史叙述,认为缅甸国家典范历史的书写与缅甸佤族自下而上的历史叙述各有偏颇。如何让共同的历史意识成为两者共有的文化想象,仍是缅甸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大连民族大学教授朴婷姬通过对两部朝鲜族家族史的分析,认为朝鲜族在从漂泊到生根、从陌生到归属的历史进程和生命体验中,其国家观、中华民族观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不断清晰和牢固。延边大学教师方美花通过对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的重构过程的考察,探讨了在韩朝鲜族在国家、民族、团体等层面的归属意识。
文章来源:《民族研究》 网址: http://www.mzyjzzs.cn/qikandaodu/2021/0323/763.html
上一篇:双恩记创作年代初探
下一篇: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